补时咖啡影院
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这个隐匿在常德路昌平路口转角门面之后的神秘空间,被赋予各种“风格”上的定义:“工业风”、“美术馆”甚至“复古咖啡店”。补时EXTRA TIME这个名字,是创始人张先生取自一个艺术展览的题目,而这个项目的原始空间现场情况,基本上就决定了今后的形态和内容。
这个地下约660平米的空间,原本作为人防工程,在设计介入之前曾经被作为KTV包房改造过,但工程中途因故废止了,留下了在厚重的混凝土墙体上切割出的十几个洞口。地上部分仅有一个门洞,并且和一个装饰略显夸张的理发店毗邻。当设计师小心地剥掉原有墙体外的粉刷和砂浆后,露出了非常真实的素混凝土基层,模板浇筑的痕迹、膨胀螺栓的残留孔洞都让人十分欣喜。这是一个无比接近“施工现场感”的状态,也给进一步的设计很多启发和灵感。
改造的方案十分迅速地被确定下来,地下平面为“中”字形布局,中央放大的大厅两侧为走廊,各自通过楼梯通往地面:一个通往地面主入口,另外一个被改造为带有互动装置的吸烟区。
从入口处进入楼梯直至走廊公区,地面为灰白色环氧自流地坪,嵌入地面的黄洞数字标示了沿走廊分布的10个大小不等的影厅。走廊仅对天花和地面进行了处理,而两侧的墙壁被恢复到了初始状态,粗与细的反差十分强烈。在整个空间,包括地面层的售卖窗口、门头标识、柜台和可移动家具等,都使用了锈钢板。这也是这个空间被很多人评价为工业风格的一个主要原因。当然,竖纹玻璃结合LED灯带的手法也同样被用在了补时的吧台、移门、甚至洗手间吊顶。这个细部的设计,恰恰是为了在原朴的混凝土空间里加入细腻脆弱的元素,产生戏剧化的对比。
中央大厅被分为两个无柱空间:一个吧台/咖啡操作区及一个用餐/多功能艺术空间。两者之间通过6扇可移动的可发光移门区分开来。沿长边的天花被软膜发光材料覆盖,明亮而纯净的空间,类似自然天光的处理,更接近画廊空间。
来到地面入口层,拆除了原有的招牌之后,将整个店面沿街外墙进一步提升,到顶端倒圆角做翻边处理,外部喷涂质感涂料。咖啡售卖窗口被锈钢板的门板包裹起来,营业时可折叠打开。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注意到这个占据路口转角的“灰盒子”。
复古和怀旧VINTAGE AND NOSTALGIC曾有人说过“复古不一定是怀旧”,那么所谓工业风也就未必是复古。把一开始就空间和材料回归原初状态,让很多过度装饰不在这个空间里出现。补时项目的核心诉求是给予不同使用者(参与者)不同的可能性,空间和视觉感受上都是如此。面对一块最基本的混凝土墙壁,不同的人的感知亦会不同,而这种“对话型的尝试”一定是超越了简单的经营目的,这也是空间创始人和设计师的共同诉求。